304am永利集团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刘新立:洪涝灾害后对风险文化的思考

304am永利集团(NO.1)·官方网站

2012-08-07

 

    78月份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时段,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或多或少在媒体上了解到一些地方的汛情,但今年有些特殊,一是以往大多是南方暴雨成灾,而今年北方接二连三地因雨成涝,二是北京遭遇了罕见的大暴雨,灾情令人瞠目。风险的来临令人猝不及防,总是存在超出我们想象的可能,因此,加强风险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从硬件方面的防灾防损到软件方面的保险都是大家讨论的焦点。的确,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但在实践中,是否有技术是一个问题,技术会不会被实施,如何实施却又是另一个问题。风险管理技术很多是成熟的,为什么并没有在实践中出现?只是因为资金问题吗?实际上,风险管理是否做得好,在技术层面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基础的问题,那就是风险文化。不同的风险文化,将会带来不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措施。风险文化是风险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可以说,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风险文化。

 

    文化需要建设,面对自然灾害风险,我们的风险文化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首先是要加强风险意识。

 

    人性总是有一个弱点,即对于没有发生在身边的事常常意识不到其严重性。对于首都居民来说,洪涝的危险不能说不了解,其他一些大城市内涝的新闻也有所耳闻,但在“7・21”暴雨发生前,大家对于气象预报中的当日的暴雨大多是比较漠视的,这也是缘于侥幸心理,认为首都北京下场暴雨不会导致什么“恶果”,而暴雨过后,但凡雨天人们都有些心有余悸。这是正常的心理,但在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风险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须克服这一人性的弱点,加强风险意识。笔者曾经在韩国的地铁上注意到,每节车厢的两端以及每个站台上都放置了明显可见的灭火器,车上的电视里隔十几分钟就播出一旦失火应该如何救火及自救的短片。不知道韩国所做是否是在一次地铁大火后开始的,这些措施其实并不难实施,成本也不高,但他们是地铁火灾的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给人一种安全感。因此,关注近期没有发生过重大损失的灾害,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普及风险知识,提高民众的风险管理素质。

 

    记得当年印尼地震海啸时,一个正在海滩上玩耍的小女孩运用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警告周围的人海啸要来了,为大家赢得了避难的时间,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还记得去年日本地震时,有报道显示日本居民在地震警报拉响后非常熟练地进行躲避。这些都说明了,在平时了解风险知识,掌握风险自救措施十分重要。在 7月21日下午2点时 ,官方已经播出了暴雨黄色预警,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出行的脚步。有专家指出,北方城市的居民们普遍没有养成对暴雨预警的注意力,不像居住在南方的居民,他们对暴雨预警的关注度要强很多,在北方,很多人并不知道黄色预警就意味着要暂时停止户外活动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例如,非典之后,各单位都普及洗手六步法;“5・12”地震后,学校开始重视地震疏散演练;“7・21”暴雨后,很多媒体开始讨论暴雨中如何自救,如何在危急情况下打开车窗逃生……虽然这些行为在灾后能够快速反应,但我们还有一个薄弱环节,即风险知识的普及并不系统,只涉及发生过的灾害,对于可能的风险考虑不全,应让民众理解预警信息,了解自救措施,知晓避难所的地址。

 

    最后是应保持持续的风险沟通和监控机制。保持风险沟通渠道的通畅有效以及沟通内容的真实透明,对于风险来临时的危机处理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尤其是信息发布不及时的教训。有的时候信息发布者会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实际上,风险心理十分微妙,了解了风险程度以及真实的后果,反而使得人们具备行为选择的客观基础,而等待信息的过程以及对信息和事实相符程度的怀疑则会增加不安全感和恐慌。因此,应真实快速地和民众进行风险信息沟通,风险事故可能是变化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应伴随风险沟通的过程。风险文化中的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的,要想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对于不同的风险应有详尽的预案,并让民众了解不同风险下获得安全的措施,如果某种风险下没有安全措施当然会引起恐慌。风险沟通和持续监控是未雨绸缪的,例如,通过短信平台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就要在事先做好准备,既然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达到预警信息短信发布的水平,那么就要把这个渠道的应用列入预案。此外,技术上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例如,此次北京的暴雨洪涝中,中央气象频道的分析师希望通过对北京各个气象基站的雨水情况掌握更精细地雨量分布,但北京加入国家气象联盟体系的基站位于南郊亦庄,可偏偏南郊观象台的雨小,当灾害严重的地方雨量已经超过 50毫米 时,南郊观象台在最初一个小时的雨量仅 3.7毫米 。如果依据这个雨量判断,北京只是一场“小雨”。但北京最高级别的气象基站就是这个了。由此可以想象,如果此级别的气象基站能够再多一些分布,对于实时灾情的掌握就将更准确,信息的发布也随之更及时。

 

转载于《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361期,2012.8.7

Baidu
sogou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