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何小伟:“增资潮”背后的隐忧与期待

304am永利集团(NO.1)·官方网站

   继去年保险业内大范围的增资扩股之后,我国保险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增资潮”。据《北京商报》报道,从2007年12月初到今年7月初,先后有17家保险公司获准增加注册资本金,特别是进入2008年之后,申请增加资本金的保险公司数量呈加速之势。
   与去年相比,此次的“增资潮”在背景和初衷上存在着细微区别,而要深究这种区别,就不能不提到去年12月初以征求意见稿形式下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的震慑和约束作用。
   作为一部反映新时期特征与要求的偿付能力监管部门规章,《管理规定》在引入一些国际先进监管理念的同时,给保险公司施加了更紧的“紧箍咒”。一方面,《管理规定》提高了保险公司达到偿付能力充足状态的门槛,比如《规定》将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公司全部列入不足类公司,而不再具体细分偿付能力充足率在30%和70%两个临界点的情形;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公司,监管机构将要求其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即便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的公司,也有增强偿付能力和进行整改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在监管措施上更加严厉和具体,比如《管理规定》提出了限制资金运用渠道、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等措施,此外,《管理规定》还对地方保监局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面对即将施加的新的“紧箍咒”,增资是各偿付能力不足公司的必然选择。虽然对一些公司来说,增资的过程着实艰辛,然而,要在保险市场上继续“玩”下去,就必须遵循基本的游戏规则,而具备偿付能力,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
   增资可以壮大公司的资本金实力,增强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对被保险人的保护,这无论对于保险公司本身还是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增资并非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而是“原有故事”的一个新环节,我们都关心“原有故事”的新进展,但是对于增资之前的“故事”,我们同样不应该忽略。换句话说,我们感兴趣的,除了监管政策即将调整这一外在作用因素之外,还有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公司出现了偿付能力不足,从而不得不寻求增资。
   对增资之前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探寻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因为,任何增资活动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今天偿付能力充足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明天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此次的“增资潮”固然能暂时缓解一些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窘境,但是这种皆大欢喜的局面能持续多久呢?谁又能保证那些已经完成增资的公司不会在未来几年再度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呢?此外,保险公司的众多股东真的能够为所谓的“美好前景”而一再追加投资吗?总之,了解增资之前所发生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增资之后各公司偿付能力的发展动向。
   我们无法对这些公司寻求增资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和判别,然而来自监管机构的最新分析却从另一个侧面对“增资潮”的背景进行了说明,而这也使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丝忧虑。据保监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共有12家,比年初增加2家,其中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明确表示,偿付能力不足风险仍然是当前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至于为何这些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形,他一语中的――“除了受股票市场不断走低的影响外,关键原因在于,部分公司发展模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甚至长期亏损”,“同时,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比较突出”。
   吴主席的这一番言论为我们理解“增资潮”为什么会出现提供了翔实的注解,而他对一些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也清楚地表明,在我国保险业恢复发展近三十年之后,粗放型发展模式仍然还是保险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并且是导致我国保险业产生偿付能力风险的“罪魁祸首”。我们由此不难推断出,如果不转变保险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哪怕再多几次“增资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保险业所面临的偿付能力风险。然而,对于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保险业来说,何时才能实现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到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呢?路漫漫其修远兮。
   发展模式的转变是艰难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向前。而我们前进的推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理性觉悟的提高,另一方面来自于监管机构的激励和引导。具体到本文所关注的偿付能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在偿付能力监管激励和引导上的努力。根据即将实施的《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被明确要求承担起公司内部的偿付能力管理职责,并以此与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共同组成完整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相比于以前的单纯依靠监管机构力量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将对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从而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使得偿付能力监管从外部监管机构贯彻到保险公司内部。如果这一突破能有助于推进各保险公司主动转变发展模式,这当然是让人期待的。

2008-07-30

Baidu
sogou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