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肖志光:承保投资关系再认识与保险业结构调整

    承保收益和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两驾马车”这一“基本常识”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但近些日子,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却强烈的冲击着笔者对这一基本常识的认识和看法。
    事件之一:一位美国教授在谈“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启示”时,总结认为保险业应当更专注于做好传统的承保业务,而不应当过分依赖于投资、承担大量的投资风险。事件之二:一位日本教授在解释当前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的破产危机时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畸形的财务结构,即涉“金融性”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过高;二是对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忽视,导致竞争力下降。事件之三:3月31日,保监会领导在专题调研中指出,要推进寿险业结构调整,发展长期、期缴、保障性强的业务,提升新业务的内涵价值,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事件之四:朋友小聚,一个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同学一再强调投资收益对于保险公司绩效的决定性作用,并将承保视作与“基金销售”类似的资金筹集手段。
    从上可以看出,对于保险业这座“天平”的两端――承保和投资,学界和监管部门似乎更倾向于承保,而业界则更强调投资。然而,承保和投资的“天平”如何才能平衡?
    承保收益与投资收益:不对称的天平
    与一般天平的构造不同,保险业关于承保与投资收益的这座“天平”是一座“不对称的天平”。这一“不对称”之处就在于:投资收益易,而承保收益难。投资往往只需几个金融市场分析师和操盘手便可在“手起手落”间“轻松搞定”;而承保涉及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销售,到核保、理赔、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两者孰易孰难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是:一个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保险集团,其资产管理公司却往往只有几十号人马;但这“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队伍经常面临亏损的“尴尬”境地,而这“几十号人马”却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从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承保和投资收益的“天平”上,保险公司往往更强调投资收益了。而实际上,“承保亏损、投资盈利”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保险业经营的“基本规律”。以2000年为例,美、德、法、英和加拿大五国非寿险的实际承保利润率分别为-10.6%、3.3%、-11.7%、-13.1%、-8.6%,其盈利完全依赖于资本市场的高投资回报率。
    承保VS投资=实物VS砝码
    要进一步理解承保与投资关系,需要考察它们在“天平”的两端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把保险业的运营机制理解为一座“天平”(不对称的天平),那么承保就是需要“测重”的“实物”,而投资则是使天平“平衡”的“砝码”。没有承保、没有保费收入,保险业这座天平自然无法运转;但是,只有承保,没有投资,就无法实现资产负债的合理匹配、无法有效利用保险资金,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也就无法“测重”――实现保险业的价值。因此,从这一层关系上,笔者认为,保险投资承载的是“承保业务价值实现”的功能,也就是说 “砝码”是为“实物”服务的,而非本末倒置。
    保险投资:特质的砝码
    保险业这座“天平”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投资是一种“特质的砝码”。这种“特质性”表现在:一方面,“砝码”自身的价值影响着这座天平的价值。投资收益高,“砝码”成为“黄金”,天平自然增值;相反,投资收益低,“砝码”成为“石头”,天平大幅贬值。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砝码”的类型。我们即可以选择“无附加值”的“普通砝码”――保险投资仅实现资产负债的合理匹配和基本保值增值;还可以选择“有变动附加值”的“特殊砝码”――利用保险资金进行有风险的投资。
    抉择与博弈:“砝码”类型的选择
    在理解承保与投资的关系以及保险业这座“天平”的特殊性之后,处理好承保与投资关系的关键就在于“砝码”类型的选择――投资功能定位这一问题的抉择与博弈了。
    抉择的难点在于:如果选择“利用保险资金进行有风险的投资”这一“有变动附加值”的“特殊砝码”,很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对承保质量和经营效率的忽视,让承保业务服务于“特殊砝码”的增值要求,从而造成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并带来巨大投资风险;而如果选择“普通砝码”,则又可能丧失“砝码”增值的机会。
    而博弈的关键点在于:在金融市场繁荣时期,如果都选择“普通砝码”,则有些“投机者”则可能通过选择“特殊砝码”以占领市场;而一旦有公司选择“特殊砝码”,则选择“普通砝码”的公司将面临来自股东、绩效考核等各方面的压力,从而使保险公司具有选择“特殊砝码”实现“砝码增值”的强烈冲动;但是,一旦选择“特殊砝码”,保险公司将面临忽视核心竞争力培育、在金融市场低迷时遭受巨额亏损等多种风险。
    于是乎,在金融危机之后,人们纷纷反思投资功能的定位,回归到“以承保为核心”的轨道;但是,当危机过去,“伤痕褪去、伤痛忘却”,人们又在博弈机制的推动下回到“以投资为依靠”的老路。这样的情形一再上演。
    前些年巨额利差损的深刻教训,现有AIG等公司“血的事实”,中国保险业应当以“前车之覆”作为“后车之鉴”,通过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和价值评估体系的改革,逐步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营效率、加强风险管控,回归“以承保业务为核心”的轨道,提高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

2009-04-08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