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注重细节、无私奉献、师者典范 | 陈凯副教授在北大经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孙祁祥教授荣休仪式上的致辞

  

  敬爱的孙老师,各位老师、系友、同学,大家下午好!

  岁月无声,时光如梭,一眨眼,孙老师把我招入风保系的怀抱已经12年了。今天在孙老师的荣休会上,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亲自向孙老师表示感谢,我感到无比荣幸。首先,我想先对孙老师说一句:“谢谢您!”

  我最早认识孙老师是读本科时候在三角地的“十佳教师”展板上,当时就被孙老师那种优雅知性干练的气质所吸引,只可惜很快要出国了,没有机会能去课堂亲自聆听孙老师的课。幸好后来回国找工作时候,机缘巧合,得以加入风保系这个大家庭,能有机会更近距离地向孙老师学习和请教。孙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时间关系,我就讲三个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一点,注重细节。我跟孙老师上的第一课是在2009年开学后的实习报告会上,那是我参加的第一次的风保系全系大会。当时有同学在报告时穿着比较随意,短裤凉鞋。于是在大会最后孙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和同学们讨论了关于细节决定成败,优秀是一种习惯的问题。正是这件小事让我对孙老师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直注意细节的把握。

  第二点,无私奉献。加入风保系之后,很快又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受到孙老师对风保系的热爱和奉献。系友和同学们都知道风保系在原《中国保险报》,现《中国银行保险报》有一块“北大保险评论”的专栏。上面有很多老师和博士同学写的针对当前保险热点问题的评论,现在已经有快750期了,在保险业界的知名度非常高。但作为一个刚刚回国的本科研究生都在学数学的直男,写2000字的评论文章对我来说那是相当之难。孙老师专门找我一对一谈话,给我讲述了这个风保系的传统并启发我在写时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之后在我完成时评初稿后,还专门花了好多时间给我进行批改和指正,细到标点符号。后来,李心愉老师和风保系其他老师也都给了我很多指点。虽然时评文章最后的署名只有我一个人,但里面包含了风保系所有老师的帮助和心血。孙老师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风保系的每一个人,也令风保系的每一个人都随之进行奉献,这才让风保系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第三点,师德师风。孙老师有很多在风保系广为流传的名言,比如“优秀是一种习惯”,“用榜样的力量践行教育使命”,以及五个“珍惜”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曾经在很多场合都提到韩愈的那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孙老师是一直用自身的行动和例子来指引我们这些老师去学习如何将这句话付诸实践的。孙老师有很多高大上的title,比如风保系的首任系主任,经济学院的前院长,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主席等等。但只要一站上讲台,孙老师就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丝毫的架子,她会认真地对待每次讲课,每次上课都充满激情,让每一个在现场听讲的同学都收益颇丰。我想所有上过孙老师课的同学都会深有感触。孙老师这种谦逊的精神一直敦促着我,让我每次上课时都会对这三尺讲台持有敬畏之心,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师的使命。

  除此之外,孙老师还在生活学习科研等多个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但时间关系,我最后用孙老师的五个“珍惜”,和大家共勉。珍惜当下、珍惜他人、珍惜自己、珍惜内心的渴望、珍惜伟大的时代。这不止是孙老师给北大青年学子的建议,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人生的路上不断体会和践行的。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不枉孙老师的谆谆教诲。

  再次祝孙老师退休每一天的生活都快快乐乐,身体健健康康,永远年轻。

  陈凯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