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PKU-CAS)主题精算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美财产险精算师协会(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简称CAS)和北京大学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校园学术活动。每年11月,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选派三名骨干到北京大学向同学们普及非寿险精算在实务中的应用。
PKU-CAS精算月活动自2012年首次举办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1年。2022年精算月活动举行了三场内容充实、贴近实务的讲座。系列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陈凯主持。
11月7日上午,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精算部助理总经理李宏军先生以“非寿险准备金评估”为主题,开启了PKU-CAS精算月系列活动的第一场讲座。他在讲座中系统介绍了非寿险准备金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图1 李宏军先生演讲中)
李宏军首先介绍了非寿险公司承保过程和准备金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类别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包括链梯法(Chain-ladder Method)、损失率法(Expected Loss Ratio Method)和B-F法(Bornhuetter-Ferguson Method)。接着,李宏军结合实务经验介绍了保险公司准备金的管理办法。准备金管理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有着重要作用,在定价环节能帮助进行成本核算;销售环节协助调整策略、进行绩效评估;承保环节帮助筛选业务;以及在财务报告中帮助投资人获得真实、公允的公司信息等。在保险公司利润核算过程中,准备金通过影响已报告赔付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等反映公司经营情况。讲座多视角、全方位地回顾了非寿险准备金体系,加深了同学们对准备金评估实务的理解。
2022年PKU-CAS精算月系列活动的第二讲于11月21日举行。任职于七炅信息科技公司的侯岳女士以“产险精算定价实务”为主题,全面讲解了产险公司定价流程,并分享大数据时代下保险创新产品量化分析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图2 侯岳女士演讲中)
从精算师在保险行业的主要职责范围入手,侯岳介绍了非寿险行业中精算师的具体工作。在定价部分,她从基础定价、核保定价、价格优化和市场弹性四个方面介绍了定价流程和处理数据的方式,以及产险定价的理论模型。她通过两个实务案例分析了货车车险的风险筛选定价,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客户画像的应用。 最后,侯岳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通过讲述自己在保险公司、咨询公司、保险科技公司任职的一系列经历,她总结了不同类型企业对精算师的要求、工作内容,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叮嘱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需求选择职业。本次讲座构建了一个产险定价的基本框架,加深了大家对产险精算实务的理解,并拓展了保险科技在实务中如何应用的案例。
11月28日上午,精算月第三场讲座如期举行。主讲人侯洋先生是瑞士再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北美产险精算师(FCAS),具有近十年产险行业工作经验。他以“产险再保险实务”为主题展开讲解。
(图3 侯洋先生演讲中)
首先,侯洋整体阐述了产险再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分类,以及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的产品结构。结合个人参与的定制化再保险项目,侯洋举例分享了四种结构化再保险。第一种结构化再保险是将两种损失可能性较小的保障捆绑在一起。原有的再保险会对原保险设立一个起赔点,起赔额以内的损失由原保险人承担,再保险人承担超赔部分。这个模式为再保险人设置一个联合累计限额,以优化再保成本。第二种结构化保险为双触发再保险或多触发再保险模式,通过多重触发条件的再保险设计降低未满期保险准备金。第三种模式采用赔款责任转移再保险的方法,双方同意以某个总金额为限将全部或部分赔款责任分出,可以帮助原保险人向再保险人转移投资风险及提前赔付风险。第四种模式为巨灾债券,用于进一步分散巨灾风险。
本次PKU-CAS精算月活动有效地促进风保系同学了解业界精算实务和行业前沿,为大家选择精算方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