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已走过百年历程,她的诞生和早年的演变过程的细节我虽然说不太清楚,但她是北京大学最早创立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则是无疑的。而北大,她是晚清汹涌澎湃变革浪潮的产物之一。所以我们经院的前身,从她的孕育和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整个北大的一部分与近代以来整个国家民族脱胎换骨大转变的命运紧密相连的。经济,按照中文的意思,乃经世济民之意,民生,经济发展,乃整个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础工程之一,这正是我们的研究专长所在。百年来,数代经院的前辈和同侪,皆秉持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孜孜以求的信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马寅初、陈岱孙等经院前辈,以其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学养,不仅为我们后来者所敬仰和追随,也为我们经院奠定了令人骄傲的治学传统。
我本科就读于北大物理系,随后又师从潘永祥教授攻读科技史,本对经济和经济学无所了解。但1980年代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意气风发的年代,经商、经济,骤然间成为人们热烈关注和发生兴趣的主要领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感染下,我也不能免俗。那时,有两件关于经济学和国家经济事务的事情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件事是我读了厉以宁和秦宛顺编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里面的概念和方法和以前接触过一些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全不同,效用、需求、供给等等概念以及清晰的数学推导,使我感到经济学是离我们的实际需要这么近的,同时也和我所受到的物理学方面训练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共鸣,给我以十分清新的感觉,觉得经济学既实用,又是有条理和有理论趣味的。另一件事是那几年我也听了不少讲座,尤其是厉以宁教授关于公有制下也能进行股份化改革的论证的几次演讲,不仅给我留下至今难忘的记忆,同时也开阔了我对经济改革认识的视野和加深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在北大读书和工作的头十几年中,我也先后结识了不少经济系的老师、同学,在与他们的友谊和交往中,使我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元素。
1996年至2000年,是我开始和经院正式结缘的时期,这四年中,我成为师从晏智杰教授攻读经济思想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充实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各方面的知识,晏老师把马克思经济学说定位为古典经济学晚期的无产阶级一翼的看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这一认识并不为当时学界的主流所赞同,但我从晏老师是通过自己长期研究、独立思考而得出和坚持自己的理论立场的态度中,又一次领略到我们北大学者、经院学者身上所承载的北大人坚持自己独立思考、思想开放而自由、不人云亦云和敢于坚持真理的品质和传统。我以为,一个北大经院的学者,学问可以有厚薄,但这种自由的心灵和只唯真理的精神是首要和不可丢弃的。
2000年下半年起,我开始了在经院的任教生涯,至今也十多年过去了。这是我人生中最感充实和思想深化、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我也见证了经院在这段时期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我们认为还有多少不如意处,但总体上我们是应该为我们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我加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财政学系。虽然作为新建系,财政系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我们的师生数量在全院的各系中也属于较小的系,但财政和财政学在经济和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向来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我们经院在传统上也不乏对财政金融的研究,比如马寅初和陈岱孙先生就都是以财政问题作为他们博士论文的选题的,陈岱老在1930年代完成了《比较预算制度》专著,可惜在抗战的动荡年代中毁于一旦。新建立的财政系,已经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特别是在林双林教授2005年回到母校担任财政系主任后,我们努力为他们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我们不仅要在知识传授、专业技能上面下功夫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要通过系里组织和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以及与同学们的共同交往中,重视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诚实的为人和优美的精神世界,因为做人高于做事,思想引领行动。
在培养祖国优秀的青年学子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我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一次又一次受到洗礼和升华。我常把我的心得与同学们交流,我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传授知识,是“先知”者向“后知”者知识的传授,这大概是教育的起源之处吧;教育是人才的培养,就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教育是服务,就像服务行业一样,学生是出资的接受服务者,教师是收了钱的提供服务者,所以要尽心尽职,满足学生(消费者)的需要,这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以上这些说法都有部分道理,但我认为它们都没有真正触及到教育的本质。把培养人比作流水线的产品生产,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是如物质的待加工品那样只具有客体性,学生是人,他们首先要被看作和尊重为具有主体性的人,这一层含义意味着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上下关系、主客体关系。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比作服务市场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经济关系看是有道理的,但这也只是低级的物质层面,真正的精神层面应该是,师生之间是伙伴关系,大家互相陪伴,不仅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天天成长进步,我们做老师的,也同样是在一届届学生的陪伴下,度过我们的生命岁月。在这种相互的陪伴中,我们共同的追求是知识,是探究事物的本相和真谛,我们以追求真理为依归,共同探讨、一起切磋、度过一段所谓有“缘分”的生命时光。这样看来,自由、平等、独立、尊重、包容、友爱、和谐等等人与人之间的所应具备的最美好关系才是我们师生之间应有的关系,才是教育的精神层面的境界,或者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最后,我深信我们经济学院一定会在更好、更大地发展中走向未来,这是由我们所从事的教学与研究是以经世济民为根本宗旨的事业所决定的。我们是同整个北京大学一起,伴随着近代以来整个民族求索国家现代化的艰难历程而一同成长的,我们与其他北大人一起共同塑造着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在整个人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全球化的今天和未来,我们经院无论在学生培养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将会更具有国际眼光、全球视野,跻身于中国与世界一流经济学教育与学术yl8cc永利的行列。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