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会议强调了“五个坚持”,即“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合作”。这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产业规模与产业质量关系、一二三次产业之间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的重大原则,是今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是不健康的产业体系,是不安全的产业体系。我国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就必须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一方面,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标,鼓励现代工业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精尖制造业的发展,充分调动工业部门创新积极性,依托研发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业质量,谨防产业发展的“鲍莫尔病”,应瞄准国际前沿,依托人工智能、5G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效率,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此外,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赋能效应,保持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国际领先地位,着力推动数字产业自主创新,突破数字领域基础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通力合作,久久为功。若忽视现阶段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一味贪大求洋,很可能陷入“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困境,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化技术并发挥规模效应,反而会陷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发展困境。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战略部署,着眼长远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相关实施路径;要建立长效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立足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三次产业之间有着内在均衡性,不能片面地强调发展任何一个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稳步促进产业间互联互通,可以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产业体系综合竞争力。这对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既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同联动,还要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避免产业间割裂对立。三次产业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特征各不相同,但三者可以实现互补共赢。要坚持培育高素质人才,有效保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建设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储备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效保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庞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将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与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往往在一段时期交替演进,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向数字产业要动能、要技术,努力依托数字经济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跃升。一是传统产业应依托核心数字技术布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传统产业创新模式转变,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超强算力和精准信息匹配能力提高创新效率。二是革新传统企业管理思维,引导企业组织架构向扁平化、精益化转型,构建共享型组织架构,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跨时空的资源分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重视传统产业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效应,加快健全数据确权、定价及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升生产效率赋能。
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持续开放合作,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通过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中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开放合作,一是着眼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深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二是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又要坚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在我国经济领域集聚,构建一批“以我为主”并“为我所用”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同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原载《经济日报》
张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商务部全球价值链专家。政治经济学专业,独立著作六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与《中国工业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等纵向课题十多项。获教育部第六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著)和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等诸多奖项。所授课程“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