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95场
政治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朱安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
讲座主题:世界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与政治经济学创新
主持老师:
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方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郭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讲座内容:
当前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系统性的危机之中,导致这轮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十多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其背后是金融垄断资本的统治。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朱安东简单回顾了国家干预思潮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消长,重点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所遇到的挑战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错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传播,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后果与世界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最后他与听众探讨了当前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前景。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96场
政治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讲座主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持老师:
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方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郭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讲座内容:
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后,如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2012年以来,产能过剩,有钱不买,想买的没有钱,供给不适应需求的矛盾凸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生产方式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的难题,使得产品有市场、投资有收益、企业有利润、居民有收入、政府有税收。从目前国内讨论来看,流行的几种政策思路如扩大消费、改变收入分配、减税降费以及新基建都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而不可持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的基础上,依托国内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现有条件,借鉴发达国家历史经验,实施合适的政策取向,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供给体系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在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生产—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同时从长期来看实现共同富裕。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97场
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谢慧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Early Childhood Conditions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主持人:
石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张丹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玲教授、雷晓燕教授、易君健教授
讲座内容: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个体的人力资本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抑郁等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发展,也会对国家的经济造成损失。本次讲座中,谢慧华介绍了由于国际贸易政策变化而受冲击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会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002年中美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以下简称PNTR),关税下降,贸易的不确定性下降,中国企业与美国市场的联系增强,这对我国的就业和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她主要使用2016和2018年的CFPS数据、2000-2015年的CHNS数据、1995-2015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以及1990-2015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谢慧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出生在受PNTR影响更大省份的孩子与出生在受PNTR影响较小省份的孩子相比,其心理健康是否会不同。她用来自CFPS的CES-D评分代表心理健康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在省份层面,将省内各行业在实施PNTR前后的关税差加总,构成该省实施PNTR前后的关税差,代表省份层面受PNTR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在受PNTR影响程度更大省份的孩子,其青春期时发生严重抑郁的可能性会显著下降。谢慧华进一步探究该现象背后的两点机制。第一,受贸易政策影响的父母收入上升,将对孩子做更多的投资(如孩子会摄入更好的营养,接种更多次的疫苗);第二,男性在该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女性减少工作或退出劳动力市场,去更多地陪伴孩子,这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98场
经济史工作坊
主讲人:马驰骋(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Prioritizing Stability over Productivity: How Confucianism Facilitated Population Growth in Preindustrial China(儒家思想如何促进前工业化时期中国的人口增长)
主持人:
赵一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汉晖长聘副教授、郝煜长聘副教授、Mark Hup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席天扬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徐志浩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胡思捷讲师
讲座内容:
首先,马驰骋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而言,在缺少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前工业化时代的人口增长会受制于战争、灾荒等抑制性因素,无法跳出低水平均衡的马尔萨斯陷阱。然而从明清开始,中国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人口扩张,将人口的马尔萨斯边界推到了更高水平。因此,这项研究旨在从宗族的视角探讨儒家思想如何作用于中国的人口增长。
随后,马驰骋对儒家宗族组织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介绍。以儒家教义为指导建立起的宗族组织总共经历了约2000多年的发展,在宋代以后逐渐成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内部进行风险分担和资源共享的核心组织。宗族具有的一系列功能,比如为成员提供救济、抵御战乱,都使其成为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和规避风险的核心。所以从降低风险、提供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儒家思想通过宗族组织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古代中国人口的繁盛。
接下来,马驰骋展示了数据来源和基本的回归结果。通过收集各地区历史上编纂的家谱数目和人口密度等数据,他们发现宗族的强度确实能显著地提高地方的人口密度,并且在控制了地理因素、气候条件、新世界粮食作物引进等方面的影响后结果依然稳健。为了解决宗族强度这一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马驰骋重点介绍了工具变量的选取过程。宋朝时由朱熹所创立和宣扬的理学成为宗族组织制度化和向基层扩散的关键一环。因此,他们采用各地方到最近朱熹曾经讲学的书院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宗族强度依然能显著地正向影响地方人口密度。
最后关于宗族强度是否确实通过共担风险作用于人口密度的提升,马驰骋还逐一验证了宗族在应对灾荒、提供慈善救济、提高族群生育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族确实能为个人在应对风险、提高生活稳定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截止2021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413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经济学院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