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06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张博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基于气候博弈的激励机制研究
主持人:吴泽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胡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博教授、胡涛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刑亦青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烁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邝仲弘讲师
讲座内容:
张博宇在讲座中分享了基于气候博弈的激励机制研究,该研究的背景是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而签署的《巴黎协定》。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每个国家自愿减排,且富国承诺为那些愿意减排的穷国提供资金支持。但这一协定本身不具有任何强制性,因此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穷国愿意付出成本去减排,以及为什么富国愿意出资为穷国提供补偿。为研究其中的激励机制,他构建了一个带阈值的公共品博弈模型。在模型中存在一个减排目标,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则各个国家的资产都有遭受损失的风险。张博宇对模型进行求解,发现即使协定没有强制性,仍然会存在合作均衡。因为富国减排的边际成本比穷国大,所以在合作均衡下富国有激励来通过资金机制帮助穷国减排以实现总减排目标,而穷国受到资金激励后也相应提高减排量。最后,他还证明了这一合作减排方式具有演化稳定性。
报告过程中,参会师生与演讲嘉宾热烈互动交流。参会教师在模型设定、主要结论和现实应用等方面与张博宇充分交流想法,并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07场
“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Lorenz Goette(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讲座主题:How feedback creates habi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讲座内容:
Lorenz Goette与一家自来水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实地实验,随机给予一些家庭关于用水量的反馈,以检验提供该信息的反馈对个人洗澡习惯的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实验组家庭的沐浴器会实时显示用水量,而控制组则只会显示水温,不同于传统设计,他构建了7个实验局并采取了不同周期的交叠干预。结果表明在提供用水量的反馈后,实验组的用水量立刻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时该干预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在干预结束后,效果逐步衰退但减退的速度小于效果产生的速度。
为检验这一动态效果潜在的行为机制,Lorenz Goette在传统的基于消费的习惯形成模型(consumption habit model)基础上构建了注意力习惯模型(Attention habit model)并进行了结构估计,发现无论是在样本内还是样本外,注意力习惯模型的预测效果都更好,表明反馈是通过注意力来促使习惯形成的。Lorenz Goette及其合作者的研究,在促进资源节约行为上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启示。在讲座过程中,参会师生就实验干预的设计、具体实施方法、回归结果的解释与结构模型的估计等问题与Lorenz Goette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讲座圆满结束。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08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刘璐(上海纽约大学经济系讲师)
讲座主题:Identifying Policy Interdependence in Politically Polarized Environments: Evidence from COVID-19 Responses in the U.S.
主持人:庄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吕蓓妮助理教授、潘聿航助理教授、孙宇副研究员、林昊翔助理研究员、杨佳楠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在政治极化环境下,美国公共政策的相互关联性”。从文献中看,Schelling,Clotfelter、Card等学者的工作建立了个体之间偏好互相影响的博弈论模型。刘璐及其合作者同时考虑了正向和负向的关联性,构建了一个博弈论模型,特别关注了美国两党间政策指定的相互关联性。作者进而使用实证模型,探讨了疫情期间美国各州的政治倾向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治倾向显著影响了这些政策的选择,不同政治倾向的州在政策制定上存在趋同性。
在基线结果的基础上,刘璐及其合作者进行了详细的稳健性检验。为了刻画社交网络中个体间选择的相互影响(peer effect),作者使用了空间自相关模型(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发现政策制定上的趋同性仍然显著。此外,作者还发现,美国各州人群特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政策制定的突然转变(tipping)。刘璐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框架,提供了关于政策选择的详细实证证据。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09场
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主讲人:陈硕(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
讲座主题:Guns and Resources: War Extractions and Governance Paradigm Shifts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王轩助理教授、易君健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汇报的文章探究了在面对战时动员需求时,国家将选择直接治理还是间接治理。主讲人陈硕教授指出,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是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议题。直接治理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和税收的控制,间接治理是指地方高度自治。文章以长达70年的清统一准噶尔之战(1688-1758)为外生冲击,利用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对于清帝国来说,西北边境战争爆发后,战争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的治理模式更有可能从“地方自治”(local autonomy)转向“直接统治”(direct governance)。
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理模式的转变更多地发生在交通更便利的地区,并且,治理模式转变的地区开设了更多的工厂,说明对战略资源的需求是治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决定因素。
陈硕教授指出,论文对三方面的文献做出了贡献。首先,本文直接促进了关于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之间权衡的讨论。其次,这项研究为大量有关战争和国家建设的文献做出了贡献。此外,鉴于文章对铜、铁和盐等军事战略资源的关注,本研究还为有关政治资源诅咒的文献做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209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1年10个工作坊共计举办了193场活动。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截至2022年底,10个工作坊共举办了184场活动,总计586场活动。2023年9月新增加“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1个工作坊开展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小乔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