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41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刘泽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Borrowing like China? A Theory of Guarantee Multipliers (像中国一样借贷?担保乘数理论)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长聘副教授、陈仪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政府对抵押品的担保产生了乘数效应,因此征收一个单位的税来提供担保可以将贷款量放大一个单位以上。当企业使用信息敏感的债务合同时,该政策通过促进超过最佳投资规模的抵押品价值的有效利用发挥作用,当企业使用不敏感的信息合同时,通过减轻无信息生产约束所施加的限制发挥作用。适当水平的税收和保障有助于经济实现社会最优配置。当政府有动机违背其承诺时,对抵押品质量的负面冲击可能会因信任破裂导致的平衡崩溃而引发危机。向基于市场的保险体系过渡和债务互换计划代表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两种途径。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42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徐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Monetary Policy in Open Economies with Production Networks(开放型生产网络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文章研究了具有生产网络和名义刚性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设计。作者表明,完全稳定总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即OG政策)在福利方面接近最优货币政策,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国内部门通胀的加权平均值得出的OG通胀指数来实施。作者利用国内供应商、客户和净出口分析推导了OG指数中每个部门的权重(即OG权重)。这三个中心分别直接和间接通过网络衡量国内部门作为国内消费的投入供应商、国内劳动力的使用者和净出口的重要性。通过将模型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进行理论和定量校准,得到了OG政策的两个重要结果:第一,国内供应商中心性较小的部门(如密集进口或密集进口下游部门)的OG权重较小;其次,将经济视为封闭的中央银行会过度强调出口与销售比率高、对国内劳动力不重要的部门,尤其是出口加工部门。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43场
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Xuedong He(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讲座主题:Design Liquidity Pools on Automated Market Makers(自动化交易市场的流动性资金池设计)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贾若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润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魏丽教授、陈泽副教授等
讲座内容:
首先,He教授介绍了自动化交易市场(Automated Market Makers,AMM)的定义及运行机制。自动化交易市场是一种流行的去中心化交易市场,用户通过流动性资金池和定价函数进行自动交易。流动性资金提供者通过向流动性池提供资产来增加资金池的流动性,并通过获取流动性资金池中交易者的交易费用取得收益。
接下来, He教授介绍了研究动机。对于流动性资金提供者来说,在自动化交易市场中提供流动性资金是投资的一种选择,他们也可以选择投资在中心化交易市场。那么,如何通过优化交易费的设定以及优化定价函数模型来完善AMM的市场设计,使得更多的流动性资金提供者进入自动化交易市场?
进一步,He教授介绍了模型的假设,并提出了最优流动性供给模型。在模型中,风险厌恶的流动性资金提供者决定愿意提供给流动性资金池的财富投资比例,并在多期进行消费。文章基于动态优化的方法推导流动性资金提供者的最优投资策略,并求解出使得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最优流动性资金池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化市场上的汇率波动对最优交易费用具有正向影响。此外,最优恒定均价公式(the optimal constant mean pricing formula)由中心化市场上资产的相对表现决定。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44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谢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气候变化应对健康经济影响分析
主持人:潘聿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黄成教授、孙宇副研究员、吕蓓妮助理教授、杨佳楠助理教授、林昊翔助理研究员
讲座内容:
谢杨的讲座主要包含了能源转型、转型技术与减排成本、空气质量以及脱碳成本效益分析。讲座上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疾病负担,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响应这些挑战,中国提出了“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以及“双碳”目标等战略举措,旨在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并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谢杨展示了由IPCC和其他权威机构提供的多个数据图表,清晰地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各个地区的多方面影响。她提到了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对健康与经济的双重打击,强调了针对这些环境问题的策略应当怎样以健康驱动为核心。接着,谢杨介绍了大气污染物如PM2.5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对健康的危害,并讨论了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不仅能显著减少疾病负担,还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随后,她还提出了对未来疾病负担和经济代价的定量评估,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模型,如GAINS模型和IMED|Hel模型,谢杨展示了不同减排政策选项下的健康益处与成本效益分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