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汉晖长聘副教授与曼彻斯特大学Nuno Palma教授和武萌助理教授的论文“THE RISE AND FALL OF PAPER MONEY IN YUAN CHINA, 1260–1368”被经济史领域顶级期刊Economic History Review接受发表。
论文摘要
人类的货币制度,只有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才进入不兑现纸币时代,此前的几个世纪,都是将贵金属作为纸币之锚,由此实现价格水平的稳定,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管汉晖等学者的论文发现,中国元代的银本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锚(从单一贵金属的角度),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将纸币与贵金属挂钩,以及第一个将不可兑换货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政权,元代实施的银本位制比欧洲实行的金本位制早了六个世纪。
主要基于《元史食货志》和《元典章》中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的元代货币发行、物价指数、皇家赏赐、人口、税收、战争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数据库。论文以货币超额发行的原因为中心,首次对元代的货币制度进行实证研究,以解决以往研究中遗漏的问题。基于细致的时间序列分析,文章探讨了银本位制在调节纸币发行方面的作用,论文的两个主要设定说明了战争总量、皇家赏赐和自然灾害对名义和实际货币发行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纸币发行在完全银本位制和名义银本位制时代变化不大,但在不兑现纸币时代却显著增加,与完全银本位制相比,名义银本位制时期的货币发行量翻了一倍,不可兑换纸币时期的货币发行量则翻了两倍。因而,在不兑现纸币时期,战争更有可能增加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的发行,与此相反,严格的银本位制可以缓解因战争造成的财政压力而导致的纸币超发。
论文的成果可以回应西方经济学界对古典金本位制的研究。它表明,与古典金本位制类似,元代中国(1260-1276年)的严格银本位制也是一种约束纸币过度发行的承诺机制,至少在其持续期间是如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现并践行这一经济规律领先于西方国家长达6个世纪。根据这一结论,作者认为,元代纸币在世界经济史和货币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客观来说,元代纸币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应该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相当,都可以视为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论文的研究也再次说明,中国的宋元时期,即公元10-14世纪,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科技水平还是货币制度,都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各国,由此再次为中华文明的先进性提供了新的学术证据。
同时,论文的研究结论也得到VoxEU的推广。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hr.13305
管汉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重点在基于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财政和货币制度演变,以及历史上的全球化。在《经济研究》(5篇),《经济学(季刊)》(3篇),《经济学报》(2篇),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篇)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讲授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及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等课程,获多项北京大学和经济学院教学奖。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