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10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经济科学》编辑部,召集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党政班子成员、专家学者等40余人在学院储吉旺报告厅举行“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精神专家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大会重要精神。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北大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北大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栋,经济学院“梓材”讲席教授邱海平、平新乔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
座谈会开始前,崔建华代表院党委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并介绍了总体安排。主要包括:一是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在师生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持续深入学习;二是充分利用院内外资源,与校内其他单位以及校外党政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等开展联合学习活动;三是开展青春使命教育,通过思政实践报告会、“一二·九”歌会等形式,拓展思政育人内涵;四是深入推进二十大重要精神进课堂,将理论学习宣传有针对性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五是将学院各专项活动与二十大重要精神学习贯彻结合起来,精心策划工作坊、学术午餐会、高端系列讲座等活动的主题和研讨内容;六是在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中国百家重要经济学期刊主编论坛等大型活动中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心工作,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经济学科体系做出应有贡献;七是加强二十大重要精神专题研究,鼓励并督促落实教师积极申报有关课题;八是人口研究所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效果良好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以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为指引,围绕二十大报告要点,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展开了学习与交流。以下是部分专家学者的心得体会。
董志勇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经济科学》主编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同时,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各类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而且,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重大成就集中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人民立场,要深刻理解这一立场就要充分认识其理论支点、实践方向及其价值延展,进而充分理解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性、回答新时代新命题的前瞻性、推动人类共同繁荣的普世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支点,也是新时代创新经济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成就也离不开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人民立场。“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其科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理论的先进性。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修正了西方所谓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正是坚持这一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并成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前沿高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决定了党要在经济工作中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保障经济行稳致远就需要充分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在波涛汹涌中掌好舵,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乘风破浪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决定了在经济工作中要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底线,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其中保障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开展一切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决定了在经济工作中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并攻坚克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方向,也是新时代开展各项经济工作的落脚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立场决定了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进入新常态、面对新矛盾、迎接新挑战的行动指南,其科学回答了“我国处于何种历史方位,要实现怎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发展”的战略问题,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实践的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公平等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工作的重心也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转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实践。要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就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原则下,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以时代眼光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要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供给,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转型。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承载就业的主力军,“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有枝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决定了要以实体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没有实体经济,国民经济就将面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历史经验也表明过早去工业化带来的产业空心化是一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价值延展,也是新时代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凝聚点。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思想结晶,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其科学回答了“世界面临怎样难题,人类将向何处去,以及中国有何方案”的全球问题,这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实践指引,具有鲜明的普世性。习近平同志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说明西方模式不是现代化的唯一路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亦不必“西天取经”,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本国国情,从自身出发以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有益经验,不是通过掠夺他国来发展自己的现代化,不是“国强必霸”“以邻为壑”的现代化,而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从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到全球各国的共同繁荣,从中国式现代化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具有广泛的价值延展和世界意义,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因而,全球经济秩序变革要以全人类的福祉为中心,以各国共同发展为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为世界共同繁荣注入了勃勃生机。
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着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胸怀人类命运,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共同书写人类进步新篇章。
崔建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中共二十大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永载史册,绽放灿烂的光芒。习近平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力量磅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认真学习报告,收获很大,感悟良多,对自己也是一次再教育,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升华。
报告很多内容特别精炼、形象,一下子就能入脑入心。例如,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报告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之一是“全面”,超过70次。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一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伟大事业的高度、深度、广度,体现了党的崇高使命与担当。
报告中有很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新提法,是党的思想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谈到党的使命任务时,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与战略安排。
报告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既“承前”又“启后”,既“继往”又“开来”。如,报告里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其中第二个“务必”,就继承了毛泽东同志1945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学习永无止境,本人将持续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学深悟透,并将所学所思不断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孙蚌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可以说是21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听后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从总体上有很多“新”的提法和内容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比如:报告一开始提到的“三个务必”,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以及把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独立部分等等,这些都是立足于“两个大局”,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现实性和前瞻性。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者,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学习领会研究二十大报告:一是学习、研究和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也是二十大特别强调的。二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我们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我们要增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三是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经济的现代化不可能有全面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增强问题意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比如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问题、初级产品供给问题、资本特性和运行规律问题、经济风险问题、双碳问题等,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构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学理。
陈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委员、人口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内容凝练深邃,是新时代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胜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理论和现实指导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作为党员,可以用自信、团结、现代化、奋斗四个词来概括对报告的感受。第一,“自信”有底气。报告全文充满自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建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第二,中国自己的路,我们一起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统战,大联合,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第三,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从五个方面归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九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两步走战略安排和十二个方面统筹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面对开新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奋斗是必由之路。伟大成就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为北大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守正创新,回应中央要求,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报告中专门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工作者迎来教育现代化的新机遇。同时,报告专门提到青年强则国家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让教师们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综合上面的体会,并结合新发展要求和人口学科建设工作需求,有必要长期开展有组织科研,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口知识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人口、人才、人民、人权和人类等五方面内容交叉集成的综合创新研究:第一,人口多是我国基本国情,要推动实现人口长期均衡,成为现代化的主力和发展助力。第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和人才强国。第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发展中增加民生福祉,从人口生命周期和全方位发展造福人民。第四,全面发展人权事业。建立人口发展新格局,推进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第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全球人口韧性,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王栋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
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开启新时代伟大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其涵盖的内容全面、丰富而深刻。2022年是北大经济学院(系)110周年,在过去的110年中,北大经济学人秉持着经世济民的传统,精研学术、知行合一,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以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推动着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在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阐释。长期以来,西方垄断了对于“现代化”的定义权和阐释权。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已在逐渐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也是我们对于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贡献。回顾历史,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探索现代化、推进现代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并且在这些实践中产生丰富的数据、案例和智慧。如何把这些数据、案例、智慧从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和升华,从而形成我们自主的理论创新?这是新时代赋予北大学人的重要任务。
未来,北大社科部将会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期望能够和老师们共同推进经济学科的建设,并且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以及推进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邱海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梓材”讲席教授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五年以来和新时代十年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十六个方面伟大成就,并概括为三件大事;报告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建设、科技教育、人民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绿色发展、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建设和自我革命等十二个方面的战略部署;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和五个方面特征,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报告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五个方面规律性认识,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二十大报告不仅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和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和最新成果。作为理论工作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平新乔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梓材”讲席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总结了党在新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并进一步指明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十二项重大方针。作为一个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深受教育,完全拥护。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过去40多年里尤其是在新时代里取得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就在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伟大发展与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在收入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再加上党在新时期实行的“自我革命”——廉政反腐——使党既避免了前苏联经济模式下长期效率低下、经济停滞的局面,也避免了长期以来共产党执政包括前苏联共产党执政以后,由于腐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执政能力所造成的颠覆性的侵蚀后果,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直保持勃勃生机,创造了40多年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奇迹。习近平同志在报告里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基本制度,这对今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提供了制度性保证。
中国共产党下一阶段的宏伟目标是,从现在起分两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标准来实施,这是更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数据、和知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生产方式创新、市场的创新、生产产品的创新、生产手段的创新、沟通与协调方式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进一步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
在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同时,还要按照世界市场体系发展和建设的一般规律,让市场体系按生产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变化,走向更高阶段。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在国内市场体系上,要让现代化市场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农业强国。在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指引下,解决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等一系列与发展升级相关的动态平衡问题。第二,在对外和国际市场体系上,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这就是说,要重视规制改革,规制改革是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参与国际贸易的规制改革的实践,会反过来促进国内贸易市场体系里的规制改革,改善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方式和干预效果。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任务。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会议整理:闫强明、毕悦、黄文心、刘婷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