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10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经济科学》编辑部,召集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党政班子成员、专家学者等40余人举行“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精神专家座谈会”,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会大会重要精神。以下是部分专家学者的心得体会。
章政
北大经济学院党委委员,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催生新实践。二十大报告系统归纳了过去五年、十年乃至百年党的奋斗成果和经验,整个报告贯穿了党对国家事业未来发展提出的更高、更远、更具前瞻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报告的基本要求:求稳。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求稳是指对基本方略和发展理念的坚持和守正。二是报告的总体思路:求远。求远,就是报告提出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三是报告的重要理念:求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求好,是指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追求。四是报告的核心要义:求是。求是,就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五是报告的价值取向:求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根就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六是报告的实践路径:求同。利天下者,天下亦利。求同,就是凝集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向心力,画出最大最美最好的同心圆。
夫子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求稳求远是为了使我们脚步更加稳健有力,求好求是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不断绽放光芒,求根求同是为了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繁荣昌盛。特别是在报告的最后,对当代中国青年——这个面向未来的特殊奋斗群体提出的要求和期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无限光明未来和无比广阔前景。
方敏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所作的报告,是一篇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历史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明确宣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全面部署了为实现目标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向世界庄严宣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在饱受民族屈辱之后急于奋起直追的根本愿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成为首要的议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新征程是接续奋斗的内在要求,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激荡的必然产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超过280倍,远超“莱茵河奇迹”、“日本奇迹”、“汉江奇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在完成如此大规模、高速度增长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不要迷信更无须惧怕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是霸权主义思想和零和博弈思维的产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12字方针实现高水平开放是应对这种外部风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锁凌燕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概括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面向未来,报告特别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面对时下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发展是应对多重挑战的最有效方式;而在发展过程中,青年是受益者,更是未来的建设者、贡献者,青年群体蕴含着推动社会变革创新和人类进步的无穷潜力。他们是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也应该是最有理想、最有担当的社会力量,其成长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引领青年成长、赋能青年发展,是涵养可持续发展力量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重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教育者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如何培育出更多懂世界、懂中国、懂社会的高素质学生,如何培育出更多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使命,需要去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郝煜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长聘副教授
习近平同志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极大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总结了过去五年和十年的成就,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包容性学习,也是基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发展经验和发展教训的深刻总结:“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意味着以农业现代化促进粮食安全以根本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也蕴含着以新的制度和技术解决大国治理中的各种因信息不对称和扭曲带来的效率损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题中之义包括并不限于:一是劳动在收入分配中更高的份额,二是地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缩小,三是高效率全覆盖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四是政策制定不被某些利益群体绑架,五是通过有效的政策干预消灭贫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包括并不限于:一是教育的全面普及,二是人力资本和技能的提高和多元化,三是全过程民主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
高明
北大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长聘副教授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鲜明地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其中,到2035年的目标提出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提出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思想指引。一是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二是关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明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三是关于未来发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冯科
北大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令人无比振奋。金融行业明确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面对未来,金融行业应该把更多的资产配置在新型工业化上面,在智能制造、精工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行业、网络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应逐步减少在房地产领域的信贷配给,有序化解在房地产领域累积的金融风险,着力保持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金融体系中,能最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是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投融资体制。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融资上市的法规体系与相关制度。要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形成“长期慢牛”的市场格局,有效地引导投资合理地流向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应切实落实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战略目标。金融行业之行稳在于化解风险,致远在于引领科技创新。为把中国全面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服务、贡献力量。
李权
北大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其科学性,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包括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领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球治理中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积极倡导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全球化进程,并为未来的全球治理确立“发展坐标”——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可持续、包容、多元自主发展。同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和高水平开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动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崔小勇
北大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教授
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回顾过去十年财税领域的各项工作,我国“营改增”、“简并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留抵退税”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无疑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3年至2022年,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十万亿元,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这极大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扩大了我国就业规模。以2018-2020年的留抵退税政策为例,研究发现,该政策促进总体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约1%,促进就业规模扩大约5%;2019年下调养老保险费率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3%,促进就业增加约2.6%。
减税降费的根本目标是赋能中国经济增长,通过逆周期调节,确保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此外,减税降费还被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能,确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微观层面,减税降费政策带给企业稳定的资金环境与持续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影响的是企业长远的研发创新规划,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宏观层面,减税降费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资源错配、创新驱动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未来,随着减税降费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市场预期将得到有效稳定。长远来看,减税降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能,撬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博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海外留学归国、进入北大经院任教的青年教师,回首自己与党共奋进、与祖国同发展、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岁月,更能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作为共产党员,应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经济学研究者,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建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共同理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建言献策。
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始终牢记身上承担的“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千钧之责,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有机地融入育人要素,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思考能力、了解中国实践树立制度自信、坚持立德修身培养家国情怀、肩负时代重任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同学们求学和成长路上的热心人、知心人、引路人。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会议整理:闫强明、毕悦、黄文心、刘婷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